看电影《勇士》有感,写给参加鸟马的自己
我知道,
我参加鸟马有一个原因,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我要用奔跑致敬那些勇士们!
八十一年前,也曾有过这样一场奔跑,
一天一夜,二百四十里,
沿着大渡河,披荆斩棘,
前有拦截,后又追击,
枪林弹雨中,一刻也不停息,
脚上穿的是草鞋,
腹内吃的是生米,
心中升腾的却是必胜的意志。
相比而言,
今天的这场奔跑有多么的幸福,
三个小时,二十一公里,
沿着大马路,宽阔无比,
周到的服务,丰富的补给,
欢歌笑语中,走走也可以,
真的勇士敢于将不可能变成可能。飞夺泸定桥的革命先烈们,展现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群体的英雄主义,这在现在提倡个人主义、金钱和利益甚嚣尘上的社会,大无畏的革命和奉献精神似乎离我们很遥远,遥远得近乎被忘却。
几乎每个中国人在小学时都学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以前我以为“飞夺”指的是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爬过悬在大渡河上的铁链,现在才明白“飞夺”指的是“一昼夜飞行军240里赶到泸定桥”。“24小时行军240里”的奇迹是陆军史上的奇迹,也是生命和信念的奇迹。整日坐在办公室,出门即乘车的我们,连步行2小时都难以坚持,很少有人步行24里吧,更何况是在险恶的自然环境及袭击埋伏下不停地奔跑,这真的是拿命来跑,要跑死人。历史的真实应该比影片更加残忍和震撼,这种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行动,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还是应该多看一些主旋律电影,让安逸中我们感受被遗忘的过去,拾起弄丢的精神,洗涤我们的灵魂。在生活和工作中,少一些抱怨和牢骚,多一些付出和奉献,珍惜现有的和平和安定
这部电影说实话有很多地方比较狗血,但我看到很多人觉得一昼夜行军240里不可能,并以此为依据来批判这部电影就是无知了,甚至还有人说什么要停下来吃饭等等,难道不知道那个年代强行军的时候吃饭都是跑着吃的么,共产党的部队不止一次上演了大规模穿插作战的战例,不要用自己的无知枉下判断。每小时五公里其实对于走路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很快的速度,
作为一个全职带娃的家庭主妇,已经很久没有去过电影院了。拿到电影票的时候(别人转送的,是有不想看?想看,看……),看到《勇士》两个字,第一反应是,这什么片子?歪果仁的?查了一下,竟然是主旋律!进了影院,只有十几个人。此刻我的内心依然是不看白不看的淡定与麻木。五分钟后,当一副副熟悉的面孔出现时(家里的台只循环播放抗战片、内战片、现代军旅片,为什么?家里有位tg死忠粉的长辈……),我开始想,糟了,估计我会在默默吐槽中看完全片了!十几分钟后,这种感觉没了。这么一段你以为很熟悉的历史,给我重新上了一课。小学看过的课外书全部是主旋律,《大地的儿子》、《迎春花》、《青春之歌》,看得热血沸腾,现在,对这类题材完全免疫,但今天,观影过程就是八个字:血脉贲张,热泪盈眶。当时就想,必须写影评!可懒癌晚期的我一出门儿就忘了,刚才想起看看影评,结果惊呆了!这样一部片子得到的负面评价比我想得要多要偏激!我们可以为斯巴达勇士、拯救大兵瑞恩、特洛伊贡献票房、献上赞誉
红军真的是太猛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跑完240公里的山路。我参加过两天徒步100公里的活动。所以,我比较可以体会那种强度的感觉。红军实在是太厉害了。一天跑完240公里还需要继续去夺取泸定桥。对于身体都是极致的挑战。除了刚开始打斗场景感觉像武侠剧。整个故事节奏紧凑,情绪渲染相对比较克制,有几段还是打动我心的。
『勇士』沉默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g80.com/v/id-2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