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资料边把电影看完,电影节奏有点乱,慢慢把一些人物和资料对应上了。
本以为是一部热血沸腾,理想悲剧的历史电影,但这部电影似乎节奏过于客观了。整部片下来,理想和宪法过于抽象了,十二月党人的追求是什么?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片中都没有很好的阐述,观众的共情感也没能被提升起来。
而广场上被炮弹击杀的士兵和民众,他们又是为何而死?整部片看下来,似乎这些起义士兵是被缩短服役年限骗到广场上来的?史实是这样的吗?我不知道,但我想象中不是的。
纵观整部电影,其最大的核心点,是电影中超乎寻常的“氛围感”。
这种氛围感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拍摄场景的宏大和人数众多的群演。无论是一开始军营中的士兵暴动,还是后面军营士兵涌向广场,群演庞大的人数形成的“人潮”都极大的烘托了电影的氛围感。而电影拍摄地点的选景也多选开阔地区进行拍摄,使得电影在拍摄“大场面”时也能够有条不紊。
虽然群演和取景是该影片氛围感的重要构成因素,但倘若没有最关键的演员,那这种氛围也只会是一潭面积广阔的死水。所幸
俄罗斯电影《救国同盟》出了最新预告,真的是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了什么,配乐,画面,服装,电影主题,观众代入感,都堪称一流水准,对比下,国内导演拍的历史题材电影,从各个方面都被无情碾压。
弹幕都疯狂了,俄罗斯不愧是帝国,一个国家的艺术成就和水准也反应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位。

《救国同盟》讲述19世纪20年代十二月党人军官们带领起义军反抗沙皇专制为国家求变革的事迹。
沙皇驾崩,这是俄罗斯百年一遇的机会,改变残暴的沙俄统治在此一举。
在最后一部分,作家康德拉季和枢密院首相对话,揭示了很多政治的道理
作家说自己不在乎死亡也不在乎成功,就算这里失败死亡了我也不怕,因为我们已经动摇了基础,在未来会有人替我们完成最后一击,他预言成功了,1917年列宁做到了,这在我看来就是救国者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当呼吁一项改革时,我们永远不能祈求它迅速成功,而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征求,甚至在最后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救国者是伟大的,如果他不伟大,他可以直接干掉沙皇,自立政权或是妥协与沙皇谈判
《救国同盟》单从影片来讲,算是把故事讲全了。12月14日的起义,交代的明明白白。但是观影过程前期确实迷迷糊糊的,大抵是俄国的名字太复杂以及历史点不太懂,所以很多梗是看另一版的著译才明白的。看完还觉得不够又看了B站的十二月党人纪录片,补充了一些细节。写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这件事过程是,俄国贵族中一些进步的军官,在外出学习或者作战中,学习了到欧洲的进步思想,并且看到了俄国农奴制的弊端,想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他们主要分为南北两个协会,两个协会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
这部电影是讲十二月党人革命的,画面很好,到处都是大长腿的俄国军官上演各种制服诱惑,难免让人荷尔蒙爆棚,后半段的战争场景拍摄的也非常逼真。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电影,但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和历史是偏离的。
电影的主旨是,贵族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为了把权力赋予给人民,和沙皇开战,最后失败并牺牲的故事。
但是,这个视角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出入。
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结束,可能需要我们更仔细的探讨。
君主--高级贵族--低级贵族
【救国同盟】2019年,新旧阵营的冲突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g80.com/v/id-713.html